11月8日,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近50年来上海美术界首次以集体亮相形式在北京举行展览,而它的气魄不仅在于向全国美术界展示“海派”美术今天的创作水准,而且在于在对“海派”美术特有气质文化渊源的回溯中,寻求与世界对话的机会。包容:回望民族文化交流的脉络
巨幅水墨画《车过太行》是陕西籍上海画家庞飞参加此次展览的作品。“离开家乡这么多年,虽然身在上海,但是我画的仍然是北方的山山水水,喜爱的仍然是浑厚大气的风格。我的创作在上海得到了美术界的认可,我想这也正是上海美术的特质——海纳百川。”庞飞说。此次展览展出的102件作品涵盖油画、国画、雕塑、版画等艺术样式,都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全国美术展及历届上海美术大展上获奖的作品。创作这些作品的,都是当下相当活跃的艺术家。海派美术有过辉煌的历史,上承明清绘画之余绪,下开20世纪中国画之新格局,堪称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转折点,大师辈出,曾占据中国美术的半壁江山。新中国成立后,海派美术紧跟时代节奏,涌现了大量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海派美术将社会生活、时代风貌与个人感情熔于一炉,创造出具有人文关怀和丰厚艺术内涵的优秀作品,并成为艺术创新的先锋力量,涌现了一大批名家力作。可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上海美术界才第一次集体亮相北京?
过去许多年我们一直在想,海派美术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出上海,呈现在北京,甚至呈现给世界。一直有种说法叫‘海派无派’,但是海派真的无派吗?其实海派的特点就正在于它的包容、开放和创新。厘清了这点,我们就对自己有了精准的定位,也就做好了进京展示自己的准备。而在某种意义上,这次展览也正是我们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回望,是我们的文化‘寻根’。”上海市文联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施大畏说。“从这次参展的作品看来,主旋律的创作不刻板、不僵硬,当代艺术不消极、不灰色,各种样式、各种风格的艺术都在同一空间和谐共处。今天的海派美术已经形成了独立而自足的风格。”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关怀:回归现实生活的热忱
“海派”美术作品通常给人的印象是勇于创新、充满先锋精神、个性鲜明、风格多样,尤其注重形式创新,讲究轻松、时尚、现代的格调,但施大畏认为,这只是上海美术的一面。“上海美术的另一面是饱含人文关怀,艺术家充满责任感,作品体现厚重感。”“当今时代提供给艺术家更多的机会,也对艺术家提出更高的要求: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让文艺更好地联系群众,是新时期美术工作要关注的重要层面。”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李向阳说。
2011年,上海美术界启动了“历史文脉”工程,鼓励艺术家以多种形式创作以近代以来上海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据了解,今年年底,该工程将有望完成100幅作品。与此同时,上海美术家协会还组织艺术家前往上海市重大建设工程现场及浙江、贵州、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等地采风写生,让艺术家深入火热的生活一线,通过现场速写、素描、拍照等方式积累一手的创作素材。“任何艺术作品,有生活就大,没生活就小。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新文化运动的传播源,这赋予了艺术家与人民心心相印、积极体验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施大畏说。创新:提升与世界对话的自觉。
此次展出的102件作品中,30%都由45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创作完成。2011年开始,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等机构开办青年画家研修班,研修班长年不断,优秀学员还有机会进入创作机构成为专业创作人员。这些举措,为青年艺术家的成长搭建了平台和渠道。“除了研修班以外,几乎每一两年就有一次大规模的交流活动,为年轻人开拓视界、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提供了便利。”庞飞说。培养青年艺术家,是上海美术界的一项战略思考,而这种思考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上海美术的传统在传承中得以创新,并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加入到世界文化交流的潮流中去。创新,是任何一种艺术延续自身生命的关键所在。而在许多上海艺术家看来,创新也是镶嵌在“海派”美术生命深处的重要基因。20世纪上半叶,海派美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得到迅猛发展,中国的油画、水彩、漫画、连环画、新兴木刻等艺术样式相继发源于上海,而今,上海则再度成为国内外佳作竞相呈现的“码头”,也将成为本土美术原创活力喷涌而出的“源头”。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陈翔认为,“海派”美术开创了传统绘画通向现代的路径。“首先,上海是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市民的审美需求和士大夫的审美需求不同,使‘海派’美术与城市生活结缘;其次,上海地处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前沿,这使‘海派’艺术既具有中国传统美术的内核,又擅于接受西方美学的思潮,并内化为自己的风格;第三,传统的中国画对技法的要求就是对人的要求,技与道是合而为一的,而‘海派’美术则将技术剥离出来,使绘画回归了绘画的本质。”陈翔说。
版权所有:中國徐悲鴻畫院 專用郵箱:qwa988@126.com
总访问量:4234502 |